1. 首页 > 生肖寓意

吉凶悔吝定律

求【吉凶吝悔,可不败矣】的注释和出处

周易是群经之首,是中国正统学术文化的源头;同时周易也是卜筮之书,是中国正宗神秘的占卜巫术文化或谓之预测文化的集大成者。由于周易兼具学术与神秘的双重属性,可谓功用非凡,因而自古以来学易、研易、解易、用易者甚众。不过易经的思想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蔚然可观,加之言辞古奥,命意神秘,因而想要理解易经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不过,话又说回来,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难学。简单地讲,周易的思想可以用吉凶悔吝四个字来概括。
什么是吉?吉就是利人利己,相得益彰。顺天命——顺应自然规律,应人心——符合人民意愿,因而处处顺利,可以成功业、致吉祥。
什么是凶?吉就是损人损己,相互剥夺。逆天命——违反自然规律,拂人心——不符合人民意愿,因而处处碰壁,可以毁基业、致凶险。
什么是悔?悔就是后悔的意思。俗话常说“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。”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?站在周易的角度,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,因为周易是主张后悔的。后悔就意味着自我反省与调整,因而也就可以回归中道正途,于是就可以获得吉祥了。乾卦之“上九:亢龙有悔。”至于“用九:见群龙无首,吉。”这便是由悔而获吉的例子呢。
什么是吝?吝就是吝啬、小气的意思。周易中所谓的吝,不单单是指一种财务上的过度紧缩,更是指一种心胸气度上的狭隘、骄傲与封闭,尤其是听不进他人正确的意见。因而一个吝字,常常让人渐渐偏离正轨,以至于步入险途了。《论语�6�1泰伯》云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按照周易之内在的逻辑结构,悔吝和吉凶是一对因果关系,由悔而能生吉,由吝而能致凶。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浓缩了来讲,周易的主旨就是一个悔字。 语出《易经系辞上传》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 是故,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 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。 “悔吝者,忧郁之象也”。悔,后悔;吝,心上有事放不下,有包袱,进而举棋不定等等,从而呈现忧虞之象。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,得位、居中,就吉;不得位,就可能有忧虞之象;又不得位,又不居中,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,那就可能呈凶象。 要视情况而定,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,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,求官则相反。

吉凶悔咎什么意思

《周易》有关人事祸福的现象,综合起来只有吉凶悔吝四大论断。悔与吝两个现象,便是较轻微的凶。凶,不好的事;吉,好的事。

10掌握“吉凶悔吝”的运转规律,做到趋吉避凶

人这一生当中,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,经历一些坎坷,那有没有什么方法,能够让我们趋利避害呢?

在《易经》里面就有这样一套哲学的思维,这套哲学思维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,如果你按照《易经》的这个思维来做,通常可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。总结下来其实就四个字,吉凶悔吝。

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哲学思维来看,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趋吉避凶的密码,那这套密码就是——吉、凶、悔、吝;

我们就先看一看什么是吉。表面解释起来,吉就是吉祥的、吉利的,每个人都在追求。

很多人学《易经》是用来占卦的,当占出吉的时候他就非常高兴,因为知道结果是好的,有收获的。其实吉并不是结果,而是过程。吉是告诉你,你有一种可能性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,这就是吉的意义。如果我们把吉直接定义为结果,那就比较偏颇。

其实研究《易经》时间长的人都知道,有的时候你起出的那个卦,卦辞告诉你是吉的,但真正事情演发出来的时候发现并不吉,什么原因?吉只是过程,结果是靠我们怎么来把控这个过程。如果说吉是过程,凶也一样,凶是什么意思,表面上理解凶险的,有危险的。有的时候起一卦,说这个卦象有凶兆,其实凶也是告诉我们,按照不顺利的方向去发展是在提醒你。

古时候有一个清朝有个大学子,这个大学子名气特别大叫纪晓岚。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,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以他为原型拍出来。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有学问,他的学问是从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

小的时候纪晓岚参加童子试,就是未成年人开始考试。考试之前他的老师就给他占卜了一卦,想告诉纪晓岚这次考试你要注意点什么,或者说你到底能不能考上。这卦起来了之后,他的老师觉得不太好,闷闷不乐。他老师起的这一卦,最后一个字是凶。其中一个爻辞就写道:困于石,据于蒺藜,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,凶。这话说出来挺拗口的,尤其是文言文,很多人看《易经》也看不懂,但是我们翻译起来,它是很容易理解的。困于石,石头是很坚硬的,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困难,像石头这样很坚硬,你不容易把这个困难解决掉。“据于蒺藜”就更有意思了,什么是蒺藜?蒺藜是一种植物,这种植物我们在生活当中,其实是常见的,就是这个植物的果实长满了刺。所以你看困于石,据于蒺藜,这两句话连在一起,就是预示着你,你这次考试困难重重,你想达到的结果达不成。

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,就是回到家里了,进了房子一看,自己老婆不见了,最后一个断辞,凶。这个辞他的老师起出来,肯定是心里有所不安。他就在考虑这次纪晓岚的考试,到底能不能考上。想来想去,他决定跟纪晓岚交流一下给他点建议,要不然这次就不考了。

于是他老师就把这段爻辞说了出来,可纪晓岚想了一想,他说:“老师你看,学习本来就是有困难的,你看最后两句是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。他说我现在还小没结婚,我本来就没有老婆所以这也不是凶兆,再说这个妻子的妻,我们用《易经》的角度来讲,就是阴阳。男人为阳,女人就是阴,男人为单数,女人为双数,双数就是偶数,偶数也代表竞争的意思,所以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是不是在预示着,我在这次考试当中没有对手。所以他的老师想了一想说,如果你要是坚持去参加这次考试,那我就支持你,我们好好复习,但是仍然要把风险考虑到,什么样的题你不经常做,哪样的观点,你不经常有,我们在一起好好的就你的短板来研究复习。最后纪晓岚去参加考试,这次考试之后,榜文发下来,纪晓岚考了第一名。考在第二名的是一个姓石的人。

所以这一个卦辞出来之后本来看到的是凶,但在纪晓岚眼里,凶又变成什么,变成了吉。我们再看一下过程,师徒二人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,就把自己的短板和弱点分析出来,然后去弥补它。所以再一次强调的就是,所以吉和凶它并不是终点,不是结果,它是过程。

在《易经》当中每一个爻辞和卦辞,给了我们一些提示,告诉我们如何把过程做好。 有些人在起卦的时候一起到大凶,然后就垂头丧气心态不好。 所有的凶就是告诉你有风险,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风险,吉和凶是在一起的。

其实我们都知道吉凶是一体的,吉的一面背后就是凶的一面,凶的一面背后就是吉的一面。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就是这样,福跟祸是在一起的。你看一个人很有福分,但如果不惜福的话,马上就转化为灾祸,一个人遇到灾祸的时候,但只要他冷静处理这个灾祸会变成他的福报。从《易经》的角度来讲,叫做阴阳的两面。

这第三个字就是悔,悔在《易经》当中也经常出现,字面上理解就是悔恨、悔过。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用这句话,比如说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。悔字到底是什么意思,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,它里面有哲学在。一个心加上一个每,构成了悔字,就是每天都在用心。曾子有一句话说:“ 吾每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,与朋友交而不信乎,传而不习乎。” 你看这个文言文很多人看到,不太想去理解里边的意思,尤其是信息化时代,娱乐化时代的时候,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很珍贵的哲理,已经被我们忽略了。它翻译过来的意思,就是每天曾子他都要思考几件事,什么事?在帮别人出谋划策,在帮别人做事的时候,有没有认真对待,有没有忠心耿耿。在结交朋友的时候,有没有对朋友,非常的讲求自己的信用。传而不习什么意思,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,有没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去实践,不断地去总结复习。曾子的这句话恰恰就解释了悔。

在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,有种人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问题,就会向外求,而不是向内求。向内求是寻找自己的问题,如曾子所说,每天他都要反思,我到底为朋友怎么样,对自己的学业怎么样,对有求于我的人怎么样。他每天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,然后不断的去找到解决办法。而那种遇到了问题就向外求的人,找的都是借口,向内求找的都是办法。

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先人的话过时了,没有用了,但是认真看过之后你会发现,每一句祖先留下来的经典都非常珍贵,对我们当下是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。我们在处理自己手头工作的时候,如果能像曾子这样向内求就做到了悔。悔也是反思的意思,一个不懂反思的人在事业上想要有成就,那是绝对做不到的,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铁律。

第四个字就是吝,吝这个词汇,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的不多。提到吝,一组词大家就说吝啬,很小气的意思。但是吝在《易经》当中出现的不少,在表面的字义上来讲,你把它解释为吝啬,这也没有问题。但是我们看一下吝的结构,上面是文,下面是口。那是有文化的人说出的话吗,恰恰不是。孟子的一句话可以形容吝的状态,孟子说: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”。

患是什么意思?就是患病了,其实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祸患。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这样一种人,处于好为人师的状态,有人就觉得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好吗?你看如果一个人好为人师的话,他会出现两种状态,第一种状态就会升起一种骄傲心,因为他会表现出来,你不懂我懂我教教你。遇到什么事都好像自己懂,这种状态一出来的时候,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,朋友就变少了。因为什么事只有你会,只有你懂,只有你愿意教育别人,他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阻力。

第二种状态是什么,就是轻浮的状态。因为真正意义上,老师是教导别人的。当一个人好为人师的时候,他总喜欢去教育别人而不是平心气和的去探讨,这种情况也会招来很多人的反对。所以孟子就说好为人师,它表面上看是一种病,这个患理解成为病,其实是什么,是祸患。

如果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,由于自己不好的一个习惯,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碍,那这条路走起来就容易不通,阻力就会很大。好为人师,孟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祸患。用好为人师来理解吝,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吝言吝语,说话的时候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讲,总是高高在上一脸的浮躁,这种习惯一旦养成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。

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考虑你应该表达什么。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,那你就当为人师,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好为人师,这个哲学道理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见非常大。

吉凶悔吝这四个字,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的话,就出现了一个逻辑。这个逻辑很有意思,就是《易经》当中,隐藏着的一个铁律,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。第二种状态就是浮躁,然后刚才讲了吉凶悔吝的逻辑。我们在前面提到过,万事万物如果以五行的角度来讲,会存在两种关系,一种关系是相生的,一种关系是相克的。吉凶悔吝这四个字,它也存在着这两种关系,尤其是我们发现它的相生关系恰恰是推动了一个因果循环的作用。

比如说吉,吉通常会生出吝。我们刚才讲过吉,就是事物向顺利的方向去发展,你非常可能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。所以很多人,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,会生出好为人师的状态出来了。我们想想看,如果身边的人做一件事情做成了,然后开始夸夸其谈:你看这件事只有我能做成,你们做不成,你看我多厉害,我就是老师。

人在做成事之前的状态,基本上是比较谦虚低调的,是可以接受别人意见,会去跟别人研讨,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但一旦这件事做成了,那种傲慢和浮躁就升起来了,所以生出的是什么,是吝。以往一群朋友可以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,但是成功之后他不会研究,他会反过来告诉别人,我是如何成功的,你们要跟我学。所以这种骄傲和浮躁的状态,其实就是吝的状态,吉就生出了吝。

吝会生出什么,吝通常会生出凶。我们无论在人生的生活道路,还是创业道路,我们都知道,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。有什么事是自己百分之百就可以做到的?很难。我们做什么事情,其实都需要别人的声援或者是支持。当我们没有浮躁和傲慢的时候,心平气和的时候,很多人会愿意来支持声援我们,推动你的力量就特别多。但如果你的状态是吝,这种浮躁和骄傲就会让很多人远离你。你遇到的问题,就会由吉开始向凶去转化,所以吝生出来的恰恰是凶。

凶生什么,凶就是向着负面的方向去发展。我们做一件事本来很顺利的,最后却吃了恶果,结局很惨。这个时候人会怎么办,他会开始思考,我到底哪里做错了,为什么事的开头很好,到了结局却是这样一个很糟的场面,于是凶就生出了悔。开始后悔了,我为什么要那样巧言令色,为什么要好为人师,我要像之前一样心平气和,那就从头到尾整个结局都非常圆满。

所以吉生出吝,吝生出凶,凶生出悔,悔就会生出吉,事情开始好转。你看其实这四个字,就像K线图一样,波峰波谷,有上就有下。所以用这套逻辑去思考,我们就有办法,让它时常保持大吉大利的状态。

那么了解了这四个字的逻辑关系,对我们还有什么更深入的指导吗?确实有一定的指导。我们追求的大吉大利,至少向吉的方向去发展,那我们看看,吉可以生出吝,吝生出凶,凶生出悔。那么,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它的逻辑关系,当一件事越有成就的时候,你越要马上进入悔的状态,就是每天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我做成了,真的是我的能力很强吗?还是有一点运气,或者说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,我还如何做能做得更好?我的缺点能不能在下一次事情当中得到改善?我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去报答那些帮助我的人,以便我下次再有问题的时候,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去解决?每天就开始反思我还能做些什么,所以当我们吉的时候,就生出悔的话,悔自然就会生出吉,这样我们就把吝和凶,排除到这个循环之外。

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,我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利用吉凶悔吝这样的道理,让自己保持一个有吉的状态,就必须要有所参考,因为人面对的场景特别多,如果每一个场景都有一面镜子来提示我们,由吉生悔,由悔生吉,那我们一生的过错就会比较少。

这些镜子在《易经》当中总结出来了,这64面镜子,也就是《易经》当中的64卦,这64卦就写了我们人从生到死,从创业开始到创业有成就,我们会遇到的所有场景是什么总结成了64卦,每一个卦都对我们有提示。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在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,来正式的开启《易经》的64卦。下一讲,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64卦当中的第一卦乾卦,乾卦里面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龙。关于龙,东西方文化是有争议的,因为在西方文化当中认为龙是凶恶的,可是中国的哲学源头《易经》却把龙当成了吉祥的寓意,到底东西方文化对龙是怎么看?而龙在《易经》当中,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?下一讲,我们就来讲一讲乾卦六龙。

南怀瑾—吉凶悔吝

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“吉、凶、悔、吝”。
”吉凶”两字大家要注意,天地间的事不是吉,便是凶;不是好,就是坏;没有不好不坏的。不好就是坏,不坏就是好。做生意,如果没有赚钱也没有赔本,在你认为没赚没赔,没赚没赔就是赔了,赔了精神,赔了时间……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事。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,只有两种:不是吉,便是凶。
佛学来说,物质世界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,是没有思想的;一切众生,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,佛学称为“有情”,是有灵性,有思想的。众生是哪里来的?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。“刚柔相推”,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,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。
吉凶也就是:“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”刚柔,我们知道就是阴阳,实质的就叫刚柔。
吉凶是怎么产生的?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。
比如说青年人谈恋爱,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,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。表向上看来很得意,事实上,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。现在觉得很好,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!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,但求死也很难。想死还真不容易呢,跳水太冷,上吊很闷气……没有一样好受的。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。所以说吉凶是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。
悔字它真正的意义,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,就是佛经上讲的“烦恼”,这就是悔。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,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,过久了感到不舒服,也不是痛,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,很烦、很苦恼,也就是不高兴。一般人说的烦恼,就是《易经》的悔。
吝就是困难、是悭吝。“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” ,忧就是忧愁、烦恼;虞就是思虑,脑子不停地想,用脑筋叫做虑。用脑也很痛苦,一个人要不痛苦,什么都不要想、不用脑筋才好。但是那很难做到,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;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,就有烦恼。所以说“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”。
宇宙间一切事情,一切人的心理,都离不开“吉凶悔吝”四个字。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,心理上就有得失,得到了高兴,失掉了痛苦、烦忧。
吉在背面就是凶,凶的背面就是吉。悔吝呢?是小凶、不是大凶。所以懂了这个道理,不需要卜卦啦。一件事情一开始做就知道结果了,不是好就是坏,没有第三样。一个人去看相算命,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。
《易经》它讲人事的法则,只有吉、凶两个结果,不是好,就是坏,没有中间的;不是进步,就是退步,没有停留在中间的。
吉凶悔吝怎么来的?“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者也。”
人生的一切,任何一件事,一动就有好有坏。再说任何一动,坏的成分四之三种,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,所以中国人的老话,一动不如一静。凡事一动,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,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,不过这三分当中,两分是烦恼、险阻、艰难,如此而已。
人生只有吉凶两个原则。悔吝是偏于凶的。那么吉凶哪里来?事情的好坏哪里来?由行动当中来的,在动的当中,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,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,逃不出这个规则。
天下事不好即坏,不过一般人在小坏中不觉得,以为自己在好中。
中国古人有两句哲学名言:“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”好事没有两样一起来的;倒起霉来不是一件喔!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,可见求吉之难。
学佛的人懂得一动就是缘起,也就不要算命、卜卦、求神了,你的起心动念、缘起对不对,自己就晓得了,因果律就摆在这里。如果自认为佛法是空的,不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,就落在邪见上了。这些非常重要,所以要注意!

《易经》里的吉凶悔吝

《易经》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,拿《易经》卜卦的人也越来越多,有时候难免会卜到凶爻,就会很担心。其实不需要特别担心,《系辞》里面告诉大家,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还告诉大家,“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;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。”吉中有凶,凶中也会有吉。拿得失来说,没有失也就没有得,所以到底是好是坏,都不一定。但是,如果相信是坏的,就不去努力改变,结果一定不会是好的。老子告诉我们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也是说的这个道理。

《易经》里面的话,大家看的时候都要按照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的观念,无论卜到什么卦,都只是指导。所有的像都会变,只有坚持正道,坚持为善,才会得到人生的吉卦。

吉凶悔吝,易经的四个角度——读易笔记

《易》卜卦结果,不外乎“吉凶悔吝”四个字。

而“吉凶悔吝”四个字,就是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:

只有“吉”是好的,有利的吉祥的;

“凶”自然是不好的,是“吉”的反面;

“悔”则是后悔、烦恼;

“吝”就是悭吝、困难。悔吝也是小凶。

也就是说,卜卦只有吉凶两个结果,再细分的话,则是好的只占四分之一,不好的却占四分之三。

是以善易者不卜,因为大道理都知道了,看现象就很明白了。
《系辞》云: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者也。

所有的吉凶,都生于动。世间万物,人间万事,只要一动,就生出“吉凶悔吝”四个结果。

也就是说凡事一动,吉的成分只占四分之一,坏的成分却占四分之三,所以中国人常说“一动不如一静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但也不是教人墨守成规,一动不动,不过是要谨慎,要有智慧,要谋定而后动。

从易经“吉凶悔吝”四个角度,到南宋词人辛弃疾在《贺新郎·用前韵再赋》中写到:“叹人生,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”,是异曲同工,还是取法前者,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。

总而言之,就是说人生在世,如意之事少之又少。不如意者本是常态,当遇到困难、挫折时,也就不要过于沮丧,烦恼。

如意,我幸;不如意,再继续努力!

以此自勉吧!